片式热敏电阻详细解说
片式热敏电阻详细解说
1 前言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趋势对电子设备提出了小型化、轻量化、薄型化、 数字化和多功能化以及生产过程自动化的要求,电子元件的开发和生产必须向小型化、片式化和编带化发展。 随着表面组装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表面组装元件(SMC)在电子设备中的占有率稳步提高。1997年,世界发达国家元器件片式化率已达70%以上,全世界平均40%以上。2000年,全世界片式元器件产量约达6000亿只,片式化率达70%以上。 电子元器件片式化的趋势也扩展到传感器领域,片式化热敏电阻正是顺应这一趋势在90年代得到巨大发展的一种片式化敏感元件。
由于热敏电阻具有测温精度高、互换性好、可靠性高等特点, 在温度测量、控制、补偿等方面应用十分广泛。目前, 热敏电阻在整个温敏器件领域已经占据40%以上的市场份额,随着智能化仪器仪表对高精度热敏器件需求的日益扩大,以及手持电话、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和其它便携式信息及通信设备的迅速普及,进一步带动了温度传感器和热敏电阻的大量需求,主要表现在:大量使用的二次电池、液晶显示器(LCD)、温度补偿型晶体振荡器 (Temperature-CompensatedCrystalOscillators,TCXO) 等都必须采用热敏电阻进行温度补偿,以保证器件性能稳定;高密度组装的电路结构对温度测量和控制的要求也就更加迫切。
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热敏电阻器厂家相继推出了各种规格和不同性能的片式热敏电阻器, 如:MURATA公司的NTH5G系列和PTH9C系列,SHIBAURA公司的KG系列,SEMITEC公司的103KT系列,BETA公司的WSTL系列, KETEMA公司的KR系列,SIEMENS公司的C620、C621系列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无引线、体积小、重量轻、易于进行再流焊、适合高密度组装技术的要求。目前,片式化热敏电阻的发展速度已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分立式热敏电阻, 1990年以来,日本热敏电阻片式化的比例以每年大于20%的速度递增,目前生产和销售数量已经与分立式热敏电阻不相上下。
2 片式NTC热敏电阻
NTC热敏电阻是由Co、Mn、Ni、Cu、Fe、Al等过渡金属氧化物混合烧结而成,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型下降,阻值—温度系数一般在百分之几,这一卓越的灵敏度使其能够探测极小的温度变化。NTC热敏电阻结构简单,主要部件为陶瓷敏感体和附属电极。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选择相应规格和参数的产品。 随着微型化设计和电子设备多功能化、轻 、薄的发展趋势,SMT对片式NTC热敏电阻的需求急剧扩大。
片式NTC热敏电阻的生产主要依赖于先进的半导体加工技术和精细陶瓷烧结技术,生产工艺高度自动化可以保证规格、性能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在提供质量产品的同时,还能以批量生产来降低产品成本。
相关资讯
推荐产品
- 超低阻值厚膜电阻
超低阻值厚膜电阻阻值范围在10m ohm~1000m ohm,体积小,重量轻,适于作电流探测用,产品符合ROHS指令及无卤素要求
- 非屏蔽功率电感
风华非屏蔽功率电感拥有超薄、大电流、屏蔽结构等特征,适合于表面贴装回流焊等。多数应用在移动通信,笔记本电脑,LCD电视,录像机,DC/DC转换。
- 压电陶瓷环
15K φ50 φ17 *6.5 MM 20K φ60 φ30 *10 MM
- 5G通讯电感
风华非屏蔽功率电感拥有超薄、大电流、屏蔽结构等特征,适合于表面贴装回流焊等。多数应用在移动通信,笔记本电脑,LCD电视,录像机,DC/DC转换。
- 贴片磁珠
贴片磁珠在同样的尺寸下比插件磁珠可产生较高的阻抗值,多数应用于数据传输线、信号线、电源部分及回路的抗干扰!
- 贴片钽电容
本产品是专为表面贴装要求而设计制造的片式固体钽电解电容器.有?A, B, C, D, E, S?六种壳号,与CA42树脂包封产品相比,它具更低的等效串联电阻ESR.适用于自动表面贴装机.广泛用于尖端军事,电脑,手机等领域.本产品执行EIA 535BAAC和QC300801,Q/YHC.45-01技术标准。
同类文章排行
- 我们怎么在贴片电感和贴片磁珠中进行选择
- 铁氧体材料的电感其高频特性是否一样
- 独石电容选型中最重要的参数是
- 电容的种类介绍及其主要特性分析
- 差模电感在选型上的注意要点
- 电感的大小是否与线圈跟内芯材料有关
- 贴片功率电感常用的封装尺寸有哪些呢?
- 贴片电容的选型中温度系数重要吗?
- 磁珠的等效电路是怎么一回事
- 电阻器的选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最新资讯文章
- 为什么两个电解电容要反相串联
- MOS管失效的原因是什么
-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高性能的电子元件
- 热敏电阻的工作特性
- 无极性电解电容的优缺点
- 一体成型电感的特点和应用
- 贴片功率电感的属性及作用
- 贴片电容焊接步骤及注意事项
- 固态电解电容的优势特性
- 工字电感的结构组成与作用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