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电解电容器与其它类型的电容比较
文章出处:作者:人气:-发表时间:2019-03-22 16:39:00
瓷片电容
瓷片电容已经成为卓越的具有普遍用途的电容尤其是 SMT 贴片电容,其低成本使它们尤其具有吸引力。随着更薄的电介质的出现,额定电压小于 10V 电容量为几百个微法的多层单元已经成为可行。这打破了铝电解电容的传统的高电容量的原则。根据电介质常数和温度性能瓷片电容有三种类别。第一类(NPO,COG)适用于低电容量,高公差的应用,容值范围从 1Pf 到几个 mF。第二类(X7R)每种外形尺寸其电容量是第一类的 20到 70倍。但是在-55 到 125℃的温度范围内其电容量变化范围大约为±10%。最大的变化范围是+15%到-25%。第三类(Z5U)电容量大约是第二类的 5倍,随着电压和温度的变化第三类的电容量具有很宽的公差。温度范围是-25℃到 85℃,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电容量从+20%到-65%。瓷片电容易碎且对热冲击敏感。所以在安装过程中要小心避免使电容破碎,尤其是大尺寸高电容量的电容。
对于铝电解电容典型的温度范围是从-40℃到 85℃或 105℃。在这个范围内电容量的变化是从+5%到-40%,在低温下电容量减少。额定温度为-55℃的电容通常在-40℃时电容量减少-10%到-20%。对于额定电压为 300V 或更高电压的电容,其低温特性经常更坏,不同的制造商温度特性也不同。因此第一类和第二类瓷片电容在低温时性能比铝电解电容要好,而第三类瓷片电容在任何温度下的性能都更差。
铝电解电容具有更多的电容量。除了低压,第三类 SMT 贴片瓷片电容以外对于所有的类型,每个单位体积铝电解电容都比瓷片电容具有更大的电容量,可以存储更多的能量。瓷片电容的公差常规是±5%和±10%,而铝电解电容的标准公差是±20%和-10%+50%。在大电容量的应用场合下,像整流滤波和维持功率等电容量越大越好的场
合下,会选择铝电解电容。瓷片电容没有极性,因此能应用在交流的场合下。由于第一类和第二类瓷片电容的 DF 低和电容量稳定性高,所以尤其是适用于 AC 和 RF 的应用场合。通过比较,铝电解电容是有极性的,不能承受反向电压超过 1.5V。没有极性的铝电解电容适用于像马达启动短时间的 AC 应用场合和电压反向的应用场合。由于铝电解电容的 DF 高即从 2%到 150%造成了其在大多数 AC 应用场合下过热和缩短寿命。
由于铝电解电容具有自癒的特性,所以铝电解电容比瓷片电容的可靠性要高。既然高电容量的瓷片电容可以发生微裂纹,铝电解电容更趋向于发展高的电容值。但是小体积的铝电解电容可能会因为电解液的变干而缩短寿命,所以在超过 65℃的高温应用场合时,你的选择应考虑可靠性。
下一篇:如何判断贴片电阻好坏?上一篇: 浅析电阻器的检测方法
推荐产品
- 低感抗片式电容器
低感抗片式陶瓷电容器可以提高电极的导电率和面积,降低ESR和ESL,减少电流变化的电压下降引起的噪音干扰。从而使系统达到低损耗、高效率、高速运行的目的。
- 大电流型贴片磁珠
大电流磁珠在同样尺寸下比插装磁珠可产生较高的阻抗值,与传统的磁珠不统,片式磁珠无引线,只要简单的安装到PCB板上就可抑制EMI和RFI,此产品都符合EIA标准,可以利用SM...
- 共模电感
全系列,可定制特征:高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以做成立式或卧式,便于在PC版安装应用:电源供应器,开关电感,扼流线圈
- 800/900V 高压MOS管
我们的MOS管均为东微半导体出产,产品经过特殊封装设计,具有高可靠性。特别在防潮性能上经过优化,可适用于各种户外电源如充电桩、通讯电源、户外广告屏等需要在户外严苛环...
- 薄膜电阻
薄膜片式固定电阻拥有低温度系数及高精度的特点,适应再流焊与波峰焊,产品全面符合RoHS指令和无卤素要求。
- 贴片电容-直流中高压片容
中高压多层片状陶瓷电容器通过采用特殊设计制作出来的一种具有良好耐压,高可靠性的产品,该产品适用于表面贴装,适用于多种直流高压线路,可以有效的改善电子线路的性能。
同类文章排行
- 压敏电阻的工作原理及失效保护
- 怎样挑选一款合适的电容呢,看那些参数
- 我们怎么在贴片电感和贴片磁珠中进行选择
- 磁珠如何选型,选型原理是什么
- 热敏电阻的选择与哪些参数有关系
- 压敏电阻的选型我们需要了解哪些参数呢?
- 压敏电阻选用时常看的两大参数
- NTC热敏电阻对比其他传感器优势在哪里
- 压敏电阻参数的公式是什么
- 具体选用磁珠时,我们可以从其阻抗频率特性入手
最新资讯文章
- 为什么两个电解电容要反相串联
- MOS管失效的原因是什么
-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高性能的电子元件
- 热敏电阻的工作特性
- 无极性电解电容的优缺点
- 一体成型电感的特点和应用
- 贴片功率电感的属性及作用
- 贴片电容焊接步骤及注意事项
- 固态电解电容的优势特性
- 工字电感的结构组成与作用
您的浏览历史
